BIM造价 /
资讯详情
BIM应用中常见的10大误区
2018-03-09
2100
随着近几年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各行各业都涌现出许多新的信息技术。我们建筑行业最受瞩目的当属BIM技术。但是,现在还是有很多人对于BIM技术不了解,有很多误会。今天大匠通科技官网的小编就为大家盘点一下BIM应用中常见的10大误区。
1、BIM是Revit软件
有人认为:“BIM是Revit软件,或者BIM是Achicad软件,或者BIM是参数化设计。”事实是,国外很多的BIM单机软件,都是BIM软件的一部分,但它们不是缺一不可,BIM软件是实现建筑信息化所应用的一系列来自不同软件商的计算机程序的集成,既有国外软件,也有国内软件。
2、BIM就是三维建模
很多企业被忽悠上BIM,只是建了很漂亮、很好的模型,但建完之后不知道怎么用,建模的成本很高,而实际BIM的价值却发挥不出来。
3、BIM就是碰撞检查工具
有人说:“BIM的功效,主要是对复杂的底层空间进行管道碰撞检查,成功地在工地实施之前就解决了管网交叉碰撞问题,为项目争取了大量宝贵的有效空间。”实际上,碰撞自动检查工具确实是BIM工具的一部分,但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甚至算不上BIM理念的核心模块。对于仅仅应用了碰撞检查技术的某些项目来说,确实算不上应用了BIM理念,但是因为它在设计优化时可以做到立竿见影的透视,直接把普通设计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检验出来,恰好适应了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因此流传甚广,以致于“功高盖主”。
4、BIM是单专业的事情
BIM是面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需要多专业协同。BIM服务器或者平台可以把信息综合起来并加以管理,实现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互通。
5、BIM是nD(n维)
有人认为BIM是nD是一种很不慎重的观点。要说BIM是一个6个维度的结构化数据库比较合适。正因为BIM是一个6个维度的结构化数据库,才产生了对行业的革命性的价值。这6个维度是:3D空间、1D时间、2DWBS(合同WBS、施工WBS)。6D的说法是比较科学的。
6、最怕设计修改
有人担心,建设方的建筑方案到施工图总在实时动态调整中,设计院使用BIM,每次的修改都是灾难性的改图风暴。实际上,BIM的关键工作原理在于自规划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运营阶段全过程使用唯一模型“Modeling”,它最基本的特征是不断“成长”,最能够适应实时修改。
7、BIM加长设计周期
有人认为:“设计师应用BIM软件需要加长设计周期。”事实是,应用BIM设计流程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关键在于加大前期专业人员投入。BIM是团队化作业,它的协同模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设计,在一个项目上能投入足够多的人力实施同步作业,从而实现高效率和高速度。而对于个体化设计人,欲通过某个软件实现个别功能的“伪BIM”来说,因为增加了平时不需要的工序,确实会造成设计周期延长。
8、BIM要花很多钱
宣传力度大的BIM项目多是一些标杆项目,投入大、时间长,但并不表示所有的BIM项目都是高大上,也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实现BIM。
9、只有高科技、高难度的建筑适合BIM应用
有人感叹:“BIM属于高科技高难度建筑设计的专属,普通建筑用不上。”事实上,简单高效、可视化、透明化的BIM,适用于所有建筑。BIM可以把复杂的建筑变得简单,同样也可以把简单的建筑变得更加简单。尤其适用于定型产品标准化部品的建立,BIM可视化把建筑形成过程中原来隐蔽的问题表面化,既可帮助决策者直观阅读建筑信息做出决策,也帮助专业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0、一个团队全搞定
这点也是国内企业对于BIM认识及应用的一个重要误区。企业搞BIM必然要组织BIM团队,但是偌大一个企业面对无数个项目只靠一个BIM团队显然是不足的,需要企业上下层级统一的进行基于BIM的调整,这样才可以让BIM实现从管理层到应用层一个良好的贯穿,把BIM应用落实到实际项目中去,进而提高企业级的BIM应用水平,提高竞争力。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
BIM技术,作为近年来引领建筑业发展变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我们每位建筑人都要了解的技术。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BIM资讯,欢迎您关注大匠通科技官网。
1、BIM是Revit软件
有人认为:“BIM是Revit软件,或者BIM是Achicad软件,或者BIM是参数化设计。”事实是,国外很多的BIM单机软件,都是BIM软件的一部分,但它们不是缺一不可,BIM软件是实现建筑信息化所应用的一系列来自不同软件商的计算机程序的集成,既有国外软件,也有国内软件。
2、BIM就是三维建模
很多企业被忽悠上BIM,只是建了很漂亮、很好的模型,但建完之后不知道怎么用,建模的成本很高,而实际BIM的价值却发挥不出来。
3、BIM就是碰撞检查工具
有人说:“BIM的功效,主要是对复杂的底层空间进行管道碰撞检查,成功地在工地实施之前就解决了管网交叉碰撞问题,为项目争取了大量宝贵的有效空间。”实际上,碰撞自动检查工具确实是BIM工具的一部分,但它只是一个小小的组成部分,甚至算不上BIM理念的核心模块。对于仅仅应用了碰撞检查技术的某些项目来说,确实算不上应用了BIM理念,但是因为它在设计优化时可以做到立竿见影的透视,直接把普通设计流程中不可避免的缺陷检验出来,恰好适应了人们“眼见为实”的心理,因此流传甚广,以致于“功高盖主”。
4、BIM是单专业的事情
BIM是面向工程建设全生命周期的,需要多专业协同。BIM服务器或者平台可以把信息综合起来并加以管理,实现各专业间的信息传递和信息互通。
5、BIM是nD(n维)
有人认为BIM是nD是一种很不慎重的观点。要说BIM是一个6个维度的结构化数据库比较合适。正因为BIM是一个6个维度的结构化数据库,才产生了对行业的革命性的价值。这6个维度是:3D空间、1D时间、2DWBS(合同WBS、施工WBS)。6D的说法是比较科学的。
6、最怕设计修改
有人担心,建设方的建筑方案到施工图总在实时动态调整中,设计院使用BIM,每次的修改都是灾难性的改图风暴。实际上,BIM的关键工作原理在于自规划方案到施工图设计、运营阶段全过程使用唯一模型“Modeling”,它最基本的特征是不断“成长”,最能够适应实时修改。
7、BIM加长设计周期
有人认为:“设计师应用BIM软件需要加长设计周期。”事实是,应用BIM设计流程可以缩短设计周期,关键在于加大前期专业人员投入。BIM是团队化作业,它的协同模式可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团设计,在一个项目上能投入足够多的人力实施同步作业,从而实现高效率和高速度。而对于个体化设计人,欲通过某个软件实现个别功能的“伪BIM”来说,因为增加了平时不需要的工序,确实会造成设计周期延长。
8、BIM要花很多钱
宣传力度大的BIM项目多是一些标杆项目,投入大、时间长,但并不表示所有的BIM项目都是高大上,也可以以较少的投入实现BIM。
9、只有高科技、高难度的建筑适合BIM应用
有人感叹:“BIM属于高科技高难度建筑设计的专属,普通建筑用不上。”事实上,简单高效、可视化、透明化的BIM,适用于所有建筑。BIM可以把复杂的建筑变得简单,同样也可以把简单的建筑变得更加简单。尤其适用于定型产品标准化部品的建立,BIM可视化把建筑形成过程中原来隐蔽的问题表面化,既可帮助决策者直观阅读建筑信息做出决策,也帮助专业人员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10、一个团队全搞定
这点也是国内企业对于BIM认识及应用的一个重要误区。企业搞BIM必然要组织BIM团队,但是偌大一个企业面对无数个项目只靠一个BIM团队显然是不足的,需要企业上下层级统一的进行基于BIM的调整,这样才可以让BIM实现从管理层到应用层一个良好的贯穿,把BIM应用落实到实际项目中去,进而提高企业级的BIM应用水平,提高竞争力。俗话说得好,人多力量大。
BIM技术,作为近年来引领建筑业发展变革的一项关键技术,是我们每位建筑人都要了解的技术。如果您想要了解更多BIM资讯,欢迎您关注大匠通科技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