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BIM技术的优势
2018-04-23 浏览量:2228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保护也越来越受重视,节能、高效的新型建筑工业化生产方式是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方向。新型建筑工业化是以构件预制化生产、装配式施工为生产方式,以设计标准化、构件部品化、施工机械化为特征,能够整合设计、生产、施工等整个产业链,实现建筑产品节能、环保、全生命周期价值最大化的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建筑生产方法。今天,大匠通科技官网的小编就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在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中BIM技术的优势。
1 .辅助实现高精度设计
一栋普通新型建筑工业化住宅的预制构件往往有数千个,要使该建筑物成功建成需要保证每个预制构件在现场拼装不发生问题,需要事先对设计的构件进行碰撞检查,如果靠人工重复的输入数据进行校对和筛查,工作量极大,还必须保证人工输入输出不犯错误,否则前功尽弃。而且传统技术下只是单一检查单一系统是否有碰撞,构件、管道、线路之间不能实现多系统碰撞检查,各个系统之间还没有协调起来。
基于BIM技术的碰撞检查技术对构件设计可能存在的冲突进行自动检测,BIM模型可以很好地担负这个责任,利用BIM模型的信息自动录入到碰撞检查软件中,可以把可能发生在现场的冲突与碰撞在BIM模型中事先消除。同时BIM技术还可以实现各个系统之间的碰撞检查,提高设计精度。
2 .辅助实现建筑项目生产高度集成化
设计、制造、施工三方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因此很难对各个阶段之间进行有效的控制和管理,造成信息的支离破碎,形成 “信息孤岛”。不同专业之间难以流畅地进行信息共享,不能有效地避免错误和变更的发生。项目建设每一个阶段都会有很多企业参与,众多的参与方会形成较大的信息量,不同单位之间标准不一,最终导致各单位之间交流相对复杂,不利于项目建设。传统信息沟通方式,如纸介质、快递、项目协调会议等,容易遗漏信息和传达错误,很难保证多个参与方的有效全面沟通。而基于BIM技术的信息共享功能,作为一个大平台整合了获取的信息,按照统一的标准管理,避免了信息的丢失和误解。BIM技术使信息交流畅通更加有序,且保证建设项目信息的正确和完整。
3. 辅助实现全寿命周期管理
由于建设项目设计、制造和施工分离的特点和阶段性管理方式,使得各参与方在介入项目前并没有直接的沟通和联系。参与方和参与方之间的流动和传递,必然会导致信息的大量流失,降低了工程开展的效率。并且很多信息都需要重新输入到相应的应用软件中,不可避免地要产生信息的流失和错误。基于BIM技术的参数化模型及数据统一性和关联性,使得BIM项目寿命周期不同阶段内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保持较高程度的透明性和可操作性。上游信息及时、无损传递到下游阶段,而下游的信息反馈后又对上游的工程活动做出控制,使建筑从设计开始到零件制造到建筑成型再到业主应用直至报废,所有信息在全寿命周期中得以传递和保存都在BIM模型中体现。
积极应用BIM等新兴技术,促进我国新型建筑工业化发展是我国建筑行业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选择,相信在未来建筑业中BIM技术的应用会越来越广泛。如果想要了解更多BIM资讯,欢迎登陆大匠通科技官网。